从“你是GGMM”破圈到“蓝瘦香菇”,网络词汇一直在更新。最近,以“绝绝子”为代表的热词再度引发了热议。
在X博士公众号上,作者格子发文《别再给我发“绝绝子”了!》。多家媒体转载该文,点击量突破10万。
在作者看来,这类新式热词让表达变得更加情绪化,也让我们在社交中陷入了语言选择的迷茫。所以,“别再给我发绝绝子了”。
对此,《咬文嚼字》主编黄安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我觉得这种网络语言的使用很正常,不必大惊小怪,更不必‘一棍子打死’”。
但他也明确指出,《咬文嚼字》已开始准备评选今年的十大流行语,“绝绝子”“YYDS”等,不会进入我们的榜单。
部分网友口语词典里写满了“绝绝子”
在《别再给我发“绝绝子”了!》一文中,作者这样写道:
现代《新华字典》里有52万个词语,可你身边一部分朋友的口语词典里90%都写满了“绝绝子”。
“这餐厅太绝绝子了。”“这景点绝啦,绝绝子。”“我被人打了,绝绝子。”
在作者看来,“绝绝子”具有很高的成瘾性,在中文互联网上呈病毒式传播,劫持了很多人的朋友圈、群聊、热搜和评论区。
作者随后分析了“绝绝子”和语言贬值的时代。
现在网友们传播的“绝绝子”到底在表达什么意思呢?
他们形容一个事物特别好吃、好看、好玩,会说“绝绝子”。
他们描述极端的无奈和讨厌,同样会使用“绝绝子”。
该文指出,虽然网络热词,这一代人本已经司空见惯了,但这次的“绝绝子”现象,有些不同以往。
一方面,爱用“绝绝子”的人爱得发狂,恨不得用“绝绝子”指代世间万物。
另一方面,以“绝绝子”为代表的新式网络热词引起了很多人的空前反感。
文章分析,“绝绝子”之所以会给这么多人带来不适甚至愤怒,其实源于恐惧。
以“绝绝子”为代表的新式网络热词构造了一种“文字恐怖谷效应”。
“绝绝子” “YYDS”等词流行
说明了什么?
对于网络语言“绝绝子”“夺笋” “YYDS”等词的流行,《咬文嚼字》主编黄安靖认为,“绝绝子”的结构、运用,与汉语传统语法有偏离,导致含义比较模糊,“圈外”人难以准确明白其含义、用法。但在“圈内”,不存在理解障碍,有存在理由,也有存在价值。
他指出,从理论上讲,任何语言都不是一个“单纯划一”的系统,都存在跟标准语有区别的变体。这种变体,大致可分为地域变体和社会变体。前者称地域方言,后者称社会方言。
网络语言是社会方言的一种,是因现代传播媒介——网络工具系连而成的社会群体交流所用的语言变体 。“网络语言”还可以分为不同的“次变体”。尽管都用网络语言,但年龄不同,所用的语言也有差异。
在他看来,我们既然把网络语言看成“语言变体”,看成“社会方言”的一种,那么,在它所适用的范围里,它是有存在的理由和价值的。也就是说,“绝绝子”“夺笋”“YYDS”等等,在它们的适用范围,都很正常,没有问题,有存在的理由。
网络热词会不会构造
“文字恐怖谷效应”?
有人担忧,以“绝绝子”为代表的新式网络热词构造了一种“文字恐怖谷效应”。
黄安靖表示,这种说法太过了。“绝绝子”在其适用范围有存在理由,也有存在价值。“圈外人”不要一味贬斥。
黄安靖认为,我们要改变一个观念。有许多不经常上网冲浪的人,看到自己不懂的网络语言就大骂,拼命贬斥网络语言,说网络语言是语言垃圾,是对标准语的污染。“其实,你听不懂很正常,因为这种语言变体本来就与你无关,不是为你的交流服务的。‘存在即合理’,不能这样贬损网络语言。”
他表示,任何社会群体都有语言交流的需求,只要他们进行语言交流,就会产生语言变体。这是语言规律。因此,只要有网络,只要存在以网络方式形成的交流群体,就会产生网络语言。谁也改变不了这一社会、语言事实。
“当然,任何方言,不管是地域方言还是社会方言,都会对标准语产生影响。并且,许多方言中的语言成分还会进入标准语,成为标准语的成分。这也是客观存在的语言规律,谁也改变不了。”
“绝绝子”不会被选入
《咬文嚼字》流行语榜单
黄安靖透露,《咬文嚼字》目前已开始准备评选今年的十大流行语,他明确表示,“绝绝子”“YYDS”等,不会进入我们的榜单。
“《咬文嚼字》评选十大流行语,评选的是在全社会使用、流行的大众流行语,仅仅在部分网民中流行还未被全社会普遍使用的网络流行语,不在我们的关注范围内。”他说。
《咬文嚼字》作为一个具有一定社会影响的语文刊物,年年评选“十大流行语”。
这几年,《咬文嚼字》所评选出的,都有一定数量的网络语言。而以下四类是不选的,哪怕很流行,也不选。
第一类,比如,YYDS,YYGQ,GKD,XSWL,等等,由全外文字母组成。
第二类,就是病态缩略语。比如前几年出现,现在还在流行的“四字结构”,如 “十动然拒”( “十分感动,然后拒绝” )、“男默女泪”( “男人沉默,女人流泪”)、“人艰不拆”( “人生已如此艰难,有些事情就不要拆穿”)等等,不合汉语传统语法,从而导致表义不明确。
第三类就是纯谐音词。如把“版主”说成“斑竹”,把“导弹”说成“捣蛋”,把“什么”说成“神马”,把“没有”说成“木有”,把“我”说成“偶”,等等。
第四类就是不文明语词。低俗不雅,不符合社会道德规范的用语不收。如“草泥马”“屌丝”等等。
“网络时代下的语言匮乏”是个“伪命题”
有人担心,“绝绝子”这样的网络流行语广泛运用后,可能会影响语言的丰富性和多样性的问题。
对此,黄安靖认为,网络语言不仅不会影响语言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反而会增强语言的丰富性和多样性。
他认为,所谓“网络时代下的语言匮乏”是个“伪命题”。网络语言中虽然存在不少消极类型,但更过的是积极的一类。并且,在这些积极的网络流行语中,许多已经进入了汉语标准语系统,已经成为汉语标准语系统中的成分,甚至不少还被《咬文嚼字》选为年度十大流行语,被《现代汉语词典》等权威工具书收为词条。
比如,去年发布的“2020年十大流行语”中的“逆行者”“飒”“后浪”“神兽”“直播带货”,前年发布的“2019年十大流行语”中的“硬核”“融梗”“柠檬精”,等等,最初都是在网络上流行起来的,都是网络流行语。
“按照正常逻辑,网络用语的出现,只会给语言库带来增量,语言表达只会更加丰富多彩,怎么会影响’语言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呢?”
黄安靖说,网络时代,语言不可能不打上时代的烙印。排斥网络用语,有违语言发展演变规律。我们要持历史唯物主义语言观,用开放、包容的态度看待网络用语,把符合汉语结构特点、符合社会文明规范的网络用语,吸收进我们的词汇库。
他指出,必须承认,网络用语中充斥了大量不符合汉语结构特点及社会文明规范的消极成分,给语言、给社会都带来了一定程度的冲击。
为此,他呼吁:“网络时代的语文生态是更为复杂了。网络背景下的语言引导甚至监管,正显得越来越重要,越来越急迫。这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文章来源 | 周到上海 2021年8月27日 原题为《为啥“绝绝子”在网友中呈病毒式传播?〈咬文嚼字〉主编:不必“一棍子打死”》
图片来源 | 网络
作者 | 徐颖
编辑 | 徐颖
扫码关注